找到相关内容45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生心,向外求佛,著相修行,皆是恶法,非菩提道。”又云:“世人不悟,只认见闻觉知为心,为见闻觉知所覆,所以不涎精明本体,但直下无心,本体自现。”又云:“学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议,皆未得其正义也。  此识虽有六名之差别,其体是一,所谓“元依一精明,分成六和合”也。即因根隔而成六,如一室六窗。七识依性言故一,六识依相言故六,不得谓心实有六种差别。了此义者,自不说五识必由意识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励志

    镇静的人气凝,空疏的人气嚣 忠厚的人气宽,顢頇的人气钝 精明的人气清,刻薄的人气促 The spirit of frank people is candid. The spirit of wild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268874.html
  •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《牧牛歌》

    奔走溪山无定止,冒雨冲风。  涉水又登峰,似虎如龙,狂心劣性实难从。到处犯人苗与稼,鼻未穿通。   二、初调  可忆这头生,永日山行,穿来蓦鼻细调停。珍重山童勤着力,紧紧拘儜。  水草要均平,照顾精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268957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再传另一个法,这个法又有多大功德、多大神通,他又问是不是不再生死啦,若不是,他依然不学。师父一听就急了:这不学那不学,那你什么都别学啦!然后在孙悟空头上打了三棍,背着手就走了。孙悟空多精明啊,这三棍是三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智道通不可名目。余所有者皆是邪伪。伪即不真邪即不正。惑乱心生迷于体性。是以深解离微达彼诸有。自性本真出于群品。夫知有邪正通有真伪。若非法眼精明难可辨也。是以俗间多信邪伪少信正真。大教偃行小乘现用。故知...

    僧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069578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灰身灭智。永同太虚取寂为乐也。故帝心禅师。集大经中真空不坏幻有之义。用惊趣寂声闻回心向大。若不回心。如作长夜之大梦耳。何时而觉寤矣。疏二乘断灭归于涅槃   豁开外道蒙 拨去无明翳。闪出旧精明。此颂凡外...故经曰。真如净境界。一泯未常存。能随染净缘。遂分十法界也   东西南北看那畔不弥陀 佛身充满于法界。普现一切群生前。此颂观智精明法眼通彻。见一一尘皆净土。一一心尽弥陀。大经解脱长者云。我欲要见安乐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明朝思想史之明初朱熹理学思想的确立

    战国纵横之论;《韵府》出元之阴氏,抄辑秽芜,略无可采。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,则愿集一、二志士儒英,臣请得执笔随其后。上溯唐、虞、夏、商、周、孔,下及关、闽、濂、洛,根实精明,随事类别,勒成一经,上接经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370071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2)

    相昏涂炬。夭口千金敌国钦。九界同归作洲渚。不饮酒。离群丑。智慧照明狮子吼。衣里圆珠豈更忘。免得亲翁再苦口。三归五戒果精明。观音势至为师友。  示马光世  未知个事难得知。已知欲忘亦不易。忘却威音那畔底。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6.html
  •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──斌宗法师(1911~1958)的生平与思想

      空戒(斌宗原注云:形式戒) ( 注 60), 要精明戒法、熟谙戒相,  护持忏悔 ( 注 61) 而且「处处都是修行道场,处处都可以受持戒行  」 ( 注 62)。 曾有某君谓:中国佛法,持戒茹素...

    尹章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571195.html